云南協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新聞中心

攜手協力 你我共贏

暫時沒有內容信息顯示
請先在網站后臺添加數據記錄。

首頁 > 新聞詳情

福建: 創新土地整治生態工程 建立土地整治“生態臺賬”

福建: 創新土地整治生態工程 建立土地整治“生態臺賬”

  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首次將“土地整治工程技術人員”納入國家職業,并且標注為“綠色職業”,綠色生態已經成為當代土地整治的一大符號。近年來,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鄉村地區三生空間協調發展,福建在土地整治實踐中厚植綠色生態理念,以科學技術創新為支撐,以工程建設為抓手,以信息化監管平臺為保障,穩步推進土地整治生態化轉型升級。為學習福建土地整治生態工程實踐經驗,2019年11月,上海市建設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務中心調研組一行赴福建省耕地保護中心交流學習。本文以自然資源部東南丘陵地區土地整理-福建建陽野外基地為例,介紹福建在土地整治工程生態規劃設計與監測評價中的相關實踐經驗,以期為新時期國土空間綜合整治提供參考。自然資源部東南丘陵地區土地整理-福建建陽野外基地(以下簡稱“基地”)是自然資源部2011年正式批準命名和建設的第一批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基地以生態設計、土地整理環境效應、耕地質量監測等為主要研究方向,經過8年的運營建設,已經發展為集教學實踐、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示范推廣、對外交流于一體的土地整治技術綜合科研平臺?;赜勺匀毁Y源部國土整治中心、福建省耕地保護中心、福建農林大學、建陽區自然資源局和福建省地質測繪院遙感中心5個單位共同建設,依托建陽區小湖村省級土地整治項目。項目在2009年啟動,在項目溝渠路設計中充分考慮到田間生物的生存、棲息與遷徙問題,建設生態渠8617米,生態溝983米、生態田間路1261米,并從2016年開始,以持續性生態環境監測為抓手客觀評判土地整治生態成效,將綠色生態理念融入到土地整治規劃設計、工程實施、后期管控、監測評估等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土地整治的“生態關懷”。精細化分區開展土地平整 有效保護耕地資源采用大于1:2000的比例尺作為工作底圖,結合項目區原有的土壤類型、微地貌和田面相對高差、耕作層厚度、有效土層厚度、土壤養分、自然界線和權屬界線等特征對田塊進行精細分區,不同分區采用不同規劃方法和平整工程設計模式。

  田塊精細分區流程圖生態型路、溝、渠設計 實現生產生態有機統一鵝卵石固化渠底,加強渠道流動性,維護水生生物生存空間。改進傳統斗渠設計,在渠底每隔20m設置一處低于渠底0.05m的凹槽,槽內鋪設2m長、0.05 m厚的漿砌卵石,有利于苔蘚植物的生長,為其他小型水生物提供生存空間。渠壁開設生物躲避與生存空間,硬質溝渠會“呼吸”。改進傳統斗渠設計,在渠壁每間隔20m布置一處標準水泥空心磚,周邊澆筑0.05m厚的C15混凝土,總長度1.1m,水泥空心磚內部制0.05m高的斜道,為魚蝦類生物及其他小型水生物提供躲藏與生存空間,同時,孔內的植物還能對農田尾水起到一定凈化作用。排灌渠斷面設置生態逃脫斜坡,打造兩棲類動物臨時“逃生通道”。在傳統的排灌渠中,每間隔20 m設置一處動物跳脫斜坡和一處單邊階梯式生態板,斜坡長0.4m、寬0.12 m,總長度0.5m,生態板縱向寬度20cm,單級階梯寬度5cm,高30cm,使得此斷面具備為兩棲類動物在遇到大水時提供逃生的機會。田間路路面“半硬質化”,剖面增設“生態涵管”,留鄉土原貌,降能減排加生態。針對傳統水泥混凝土路面易破壞生態,泥結石路面易遭受雨水沖刷、使用年限較短的缺點,基地設置間斷性生態路面,采用C30混凝土形成兩條寬0.7m的硬化路面,其他為泥結石路面。這樣不僅有效地避免路面碾壓變形、雨水沖刷,又方便了生產生活,還保持了鄉土田間路的部分原貌,保護了生物多樣性、降低碳排放和能源的消耗。同時,因田間道路面高出田面0.50m,對蛇、小青蛙、蛆蝴等一些田間動物通行造成阻礙,項目在新建的田間道中與田面相鄰的道路底部,設計供田間動物通行的涵管,采用PVC管材,直徑15cm,每間隔20m設置一個。通過測算,與比較傳統田間道路相比,生態道路造價每米可節省53元,所耗材料也多為本地隨處可取低碳環保的碎石、天然砂、黏土等,大大減少了水泥的消耗。建立基地“生態臺賬” 科學評定土地整治生態效益制定基地生態監測方案。包括監測內容、指標、監測方法和監測頻率,比較土地整治區與非土地整治區、以及生態整治工程區域與傳統整治工程區域內土壤物理化學指標、糧食生產力、田塊生物多樣性等生態環境現狀。

  基地生態監測指標要求布局基地生態監測網絡。結合基地土地利用現狀與生態環境本底情況,定點設置100個生物多樣性監測樣點,10個土壤生態環境調查樣點,2016年開始每年開展項目區生態環境監測。定期開展農田生物多樣性監測。自2016年開始每年1-2次開展農田生物多樣性調查,定期監測基地植物、昆蟲、鳥類、魚類、青蛙等生物空間分布特征與多樣性變化情況,為科學評定土地生態整治項目生態效益提供數據支撐。經過四年的連續監測,實踐證明土地整治對當地農田生物多樣性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且隨著整治后生態系統穩定性提升,物種多樣性也有一定程度提高。如2019年基地開展了第四次農田生物多樣性調查,鳥類總量由2018年的486只增加到2019年的561只,種類主要有小白鷺、燕子、林八哥、麻雀、烏鶇、白鹡鸰、棕背伯勞、珠頸斑鳩等;昆蟲總量由2018年的442只增加到2019年的486只,主要有蜻蜓、蜜蜂、蝴蝶、七星瓢蟲、黑娥等;溝渠生物的數量和種類都有所增加,總量由2018年的685只增加到2019年的767只,種類主要以小魚、福壽螺、貝殼、田螺等為主,還有水蛭、千足蟲等物種出現。持續推進土壤生態環境調查評價。調查對象主要為土壤理化性狀、土壤環境質量、大型土壤動物(土壤或地表凋落物中生活的體寬2-20nm的無脊椎土壤動物,如蚯蚓、蜈蚣、馬陸、蜘蛛、甲蟲、螞蟻等)。2019年調查結果顯示:項目區大型土壤動物有蚯蚓、蜘蛛、螞蟻、蟋蟀、甲蟲、隱翅蟲、泥鰍等,數量較2018年有顯著提升。較非土地整治項目區,土地整治區域土壤肥力明顯較高,其中,土壤有機質、速效鉀含量處于極高水平,比2016、2017年有所上升。大型土壤動物與農田管理措施、種植結構等有密切關系,長期耕作施肥對土壤動物影響較大、種植蔬菜的樣方調查到的大型土壤動物較水田多。農田中的路溝渠,是農村空間紋理和環境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元素,除了肩負通行、灌溉、排水等功能外,還將農田串連成特殊且密切的區域生態系統,提供水生動植物覓食、筑巢、繁衍、避敵的生活空間和遷移廊道。自然資源部東南丘陵地區土地整理-福建建陽野外基地依托福建省級土地整治項目建設,基地在建設過程中充分遵循“生態倫理”,在保障提升給人類帶來利益福祉的農田生產空間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大自然其他生物遷移、棲息、繁殖的生態需求;基地在運行過程中堅持“用數據論效益”,持之以恒,在項目區連續數年開展了科學合理、客觀直接的生物多樣性與土壤生態質量監測評估,將綠色生態理念厚植到了土地整治規劃設計、工程實施、后期管控監測評估等的各個環節,對于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土地整治轉型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

返回列表
云南協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
0871-64198887

云南協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德瀛華府5棟2單元第8-9層208號

云南協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郵箱:
515682072@qq.com

關于我們

多年來,云南協力在廣大用戶的關心和支持下勵精圖治忘我奮斗,為經銷區域內絕大部份四、五星級酒店,高級別墅、寫字樓、高尚住宅小區等提供了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服務,在省內乃至國內建材和環保行業得到認同和肯定。

在線留言

留言應用名稱:
客戶留言
描述:
驗證碼

版權所有  云南協力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昆明  滇ICP備20000394號-1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天堂在线中文,JAPANESE厨房乱子TUBE
日本动漫片爆乳H动漫无遮挡尤物| 天天摸夜夜添添到高潮水汪汪|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人与禽ZOZ0性伦交| 日本动漫片爆乳H动漫无遮挡尤物|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淑芬两腿间又痒了|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嗯…啊 摸 湿 黄 羞羞漫画|